山西省经济林发展条例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四十二号)
《山西省经济林发展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0年5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5月15日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全省经济林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益,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经济林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
第三条 经济林发展应当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林发展工作的领导,将经济林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发展措施,促进经济林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经济林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林发展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支持经济林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经济林发展布局,制定经济林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建设任务,推进产业化经营,构建良种繁育、科技支撑、有害生物防控、质量监管、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体系。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经济林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经济林发展专项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经济林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经济林发展实施方案,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备案。
经济林发展规划应当与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和草原发展规划、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果品出口平台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完善出口贸易营销体系、果品安全生产体系、质量检测监管体系、专业综合服务体系,扩大果品出口,推进果业转型升级,提升山西果品产业综合效益。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经济林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推进林权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林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林地经营权,并建立林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入股,从事林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制度。
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农户与国有林场开展合作经营;以确权颁证为前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林,推动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确保农民受益,实现可持续稳定增收。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经济林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全省经济林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等工作,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库(圃),指导开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良种选育(引进)、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
通过引种、芽变选种等方式,引进、选育和推广一批“早中晚、红绿黄”相结合的苹果优良品种,推进山西苹果品种改良和品种结构调整;选育和推广梨、核桃、仁用杏、红枣等的优良品系,提升品种抗性和果实品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种子(种苗)选育、繁育单位开展经济林良种示范推广工作,保障优质苗木供应,全面提升经济林良种化水平。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在林业用地、退耕地、园地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建设经济林基地。经济林基地建设应当符合经济林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分类经营,推进品种化栽培、标准化生产。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二十五度以上坡耕地依法调整为退耕还林地,可以将其作为经济林发展用地。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未充分利用耕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适度发展经济林。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林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经济林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变化,发布本行政区域经济林适宜种植目录与主要栽培经营技术,引导经济林经营者分区域、分类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经济林示范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林主管部门应当推广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和绿色、有机生产管理体系,推进树种、品种改良、结构调整和树龄更新换代,实现经济林发展提质增效。
文章来源:《经济林研究》 网址: http://www.jjlyjbjb.cn/zonghexinwen/2021/0707/437.html
上一篇:山西:经济林立法 开全国先河
下一篇:记我国杰出林业经济研究专家黄雷